1982年,23歲的劉元毅高中畢業,分配進蘇州“一建”104工區當了名鋼筋放樣員。那時候,蘇州城內外還很少有人涉及太極拳,但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先後學過少林、八卦、形意的劉元毅,卻對剛從極左禁錮中解放出來的中國武術的熱愛有增無減。當他在報紙上看見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在上海體育館授學傳藝的新聞後,就再也按捺不住了,於是,他就懷揣著幾十元錢的積蓄,坐上了開往上海的火車。
耳聽為虛,眼見才為實。馮志強表演的太極拳,給了劉元毅一種說不出來的面熟感與親切感,尤其是當他那天親眼看見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在下台階時一個踉蹌即將跌倒在地的時候,是馮志強師父眼疾手快,只輕輕順手一撈便把老人安然扶站起來的一幕時,他更加確認此拳是他終生的追求了。他毅然先後報了“普及班”與“提高班”。
拜師學藝的道路是艱苦的,首先是時間:每周兩次去上海體育宮學藝,大多利用的是業餘時間,他往往是下午請上兩個小時的假,坐火車直奔上海;當天學習結束後,為不影響明天上班,再連夜坐火車趕回蘇州;遇上星期天,就可以借住在上海姑母家的小閣樓上了。為儘快吸收師父傳授的武藝,他回家後,還經常仔細揣摩與練習到天明。其次是經濟:當時劉元毅每月只有十幾元錢的學徒工資,除去學費與車費,所剩無幾。為此,他只得隨身帶上些雲片糕之類的乾點心,就著體育館裡的可飲用自來水,權作果腹。師父慧眼識英雄,他從心底里暗暗地喜歡上了這個堅韌不拔、功底紮實、天資聰穎的蘇州小伙子。
正式把“馮老師”換稱為“師父”,是經過師父對他嚴格考察了6年後的1988年。拜師收徒的儀式很莊重,那天,除上海市體育館主任曲金明、上海市陳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萬文德到場佐證外,劉元毅的父母也雙雙陪著他從蘇州來到上海,還在人民飯店專門擺了三桌拜師酒。
馮志強向愛徒傾心傳授了陳式太極拳的秘訣(那時他還未正式向外公開)。劉元毅更是悉心吸納,潛心修煉。他如饑似渴地跟著師父修煉陳式太極拳(功)、太極器械、推手、散打,深得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之真傳。1984年起,劉元毅先後在蘇州、上海、南京等地參加各種形式的太極拳、推手、散打比賽,並多次獲獎。1985年起在江南一帶推廣、普及混元太極拳,多次被評為省、市武術工作先進個人。於是,他趁勢而上,成立了蘇州市第一家民間形式的金閶區陳氏太極拳研究會。在他的影響與帶動下,蘇州城裡學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但一年動輒數千元的活動經費,讓他這個組織者頭痛。怎么辦?於是,劉元毅乾脆辭去了原有安逸穩定的技術工作,在蘇州城裡開了一家江南科學儀器商店,試以商養武,把這項健身強體、積善積德的好事情推向更廣的層面。很快,心想事成,劉元毅成了八十年代蘇州的第一代萬元戶。
然而,當時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已開始有太極拳的愛好者慕名而來了,到了蘇州,多半是蘇州這個陳式太極拳的代表所接待。再加上他一心撲在鍾愛的事業上,一年中至少有兩個月要在北京繼續跟著師父深造,一天中也至少有五六個小時在練拳,所以三下五去二,剛積蓄下的一些錢很快折騰光了。由於他無心打理生意,所以這家商店最後只得關門大吉。好在朋友多,靠大家相助,他又被某物業公司聘為了總經理。穩定而又富有彈性的職業,讓他擁有了更多鑽研事業的時間。
在2012年12月新加坡舉行的“新蘇國際傳統武術邀請賽”上,蘇州市武術協會副主席、蘇州瑞星太極健身俱樂部董事長劉元毅除受命擔任大賽的技術顧問外,還率領10名陳式混元太極拳的選手出席了這場由美國、印度、馬來西亞等共400多名運動員參加的盛會。經過激烈的角逐,我10名選手共取得了8枚金牌與2枚銀牌的好成績。